ACT 代幣概述:去中心化數位身份的未來

重點總結
• ACT 代幣協調激勵機制,保障證明安全。
• 去中心化身份技術已成熟,具備實際應用潛力。
• 設計原則包括互操作性、隱私默認、信任激勵等。
• 法規推動和技術進步為去中心化身份市場創造機會。
• 開發者可利用 ACT 支持的身份進行創新應用。
隨著 W3C 去中心化識別符(Decentralized Identifiers)和可驗證憑證(Verifiable Credentials)等標準的成熟、零知識證明(zero-knowledge proofs)技術的進步,以及歐盟《eIDAS 2.0》下的「歐洲數位身份錢包」(European Digital Identity Wallet)等法規的推動,去中心化身份正從研究課題走向生產級基礎設施。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ACT 代幣——代表「存取、憑證、信任」(Access, Credential, Trust)——可以發揮關鍵作用:協調激勵機制、保障證明(attestations)的安全,以及在身份生命週期的各個環節對齊參與者。
本文將概述 ACT 代幣如何能夠支撐一個去中心化身份網絡,哪些設計原則至關重要,以及構建者和使用者在生態系統發展過程中應該關注的重點。
為什麼身份需要代幣層
中心化的身份驗證仍然脆弱:數據洩露、封閉的生態系統以及重複的 KYC(了解你的客戶)流程,給使用者和企業都帶來了風險和摩擦。去中心化的身份堆棧旨在解決這個問題,讓使用者能夠控制加密識別符(DIDs)並出示由信任方簽發的可驗證憑證(VCs)——而無需每次都提供原始個人數據。
- 標準已足夠成熟,可投入生產:請參閱 W3C 的 去中心化識別符 (DID Core) 和 可驗證憑證數據模型 2.0 規範。
- 隱私技術已準備好走向主流:零知識證明技術能夠實現選擇性披露和最小化的數據共享,詳見 以太坊的 ZK 概述 和 zk‑SNARKs 的背景介紹。
- 法規動能真實存在:歐洲委員會正在推進 歐洲數位身份 (EUDI) 錢包 的建設,為可互操作的 VCs 創造了政策上的推動力。
像 ACT 這樣的代幣可以通過激勵誠實的證明、覆蓋網絡成本以及去中心化治理來整合這些要素。
什麼是 ACT 代幣?
將 ACT 視為去中心化身份網絡的協調資產。其潛在作用包括:
- 在鏈上支付證明和驗證請求的費用(例如,通過兼容 EIP‑712 類型數據 的註冊表和諸如 Ethereum Attestation Service 等服務)。
- 由發行者和驗證者進行質押(staking),並對可證明的欺詐性證明進行罰沒(slashing),以阻止垃圾訊息和串通行為。
- 獎勵保護隱私的證明,例如完成一次性 KYC 流程後,能夠出示證明資格的 ZK 證明,而無需透露原始個人身份信息(PII)。
- 通過 DAO 治理來參數化風險控制、聲譽權重、費用結構和贈款計劃。
重要的是,該代幣應作為可驗證信任的促進者,而不是身份本身的代理。
去中心化身份代幣的設計原則
-
面向標準的互操作性
- 使用 W3C DIDs/VCs 並擁抱通用的驗證流程,以便憑證能在不同的鏈和應用程式中被接受。從標準規範開始,如 DID Core 和 Verifiable Credentials 2.0。
- 支持 EVM 兼容的證明(EIP‑712)和帳戶抽象(account abstraction),通過 EIP‑4337 改善用戶體驗。
-
默認即隱私
- 鼓勵使用支持 ZK 的凭證呈現;避免在證明足夠的情況下重複共享原始屬性。請參閱 ethereum.org 的 ZK 頁面 上的基礎知識。
- 優先考慮選擇性披露、不可鏈接性(unlinkability)和最小化的數據保留。
-
激勵信任與抵抗 Sybil 攻擊
- 要求發行者/驗證者質押以支持其證明;若有證據顯示欺詐則進行罰沒。
- 根據持續時間、爭議歷史和同行驗證來權衡聲譽,而非僅僅依賴代幣持有量。
-
Web3 之間的組合性(Composability)
- 發布可被 DeFi、DAO、遊戲和社交協議使用的模式(schemas)。Polygon ID 和 ENS 等生態系統展示了身份數據如何接入現有的 Web3 基礎設施。
-
符合法規、以使用者為中心的架構
- 與基於風險的框架(如 NIST SP 800‑63‑3)保持一致,並監控關於數位資產和身份的演變指導(參見 FATF 的 虛擬資產 主題頁面)。
- 將 PII 保存在鏈下;加密並鏈下或本地存儲,出示證明而非原始數據。
ACT 如何在底層運作
-
鏈上:
-
鏈下:
- 在使用者控制的錢包中發行和存儲 VCs;可選加密存儲和備份。
- 在客戶端(移動或桌面)生成零知識證明,驗證者根據成本和用戶體驗在鏈上或鏈下檢查簡潔證明。
-
費用和獎勵:
- 對鏈上寫入操作(例如,註冊證明哈希)收取 ACT 微型費用,以及用於爭議解決的挑戰保證金。
- 對達到高保證級別的發行者以及支持隱私保護流程的驗證者,以 ACT 形式發放獎勵。
-
治理:
- 對策略(例如,發行者的最低質押要求、罰沒條件、批准的模式、金庫贈款)進行代幣加權和聲譽加權投票。
開發者可以使用 ACT 支持的身份做什麼
-
抵抗 Sybil 攻擊的空投和增長活動:
- 通過獨特性 ZK 證明(而非 PII)來篩選獎勵對象,確保是獨一無二的真實用戶。
-
DAO 投票和聲譽:
- 將鏈上投票與憑證證明相結合,提高法定人數質量,同時保護身份隱私。
-
DeFi 的安全護欄,無需過度收集數據:
- 證明「居住國家非 X」或「年滿 18 歲」,而無需透露底層文件。
-
遊戲和社交:
- 可移植、可吊銷的徽章和成就,作為可驗證的證明,而非「靈魂綁定代幣」(soulbound tokens);可參考 Vitalik 對不可轉讓憑證的早期想法,詳見 Soulbound 文章。
-
開發者人體工學:
- 通過 EIP‑712 進行類型數據簽名。
- 使用 WebAuthn 流程結合錢包密鑰進行類似 Passkey 的身份驗證;請參閱 W3C WebAuthn 規範。
2025 年格局:值得關注的信號
- 公共部門採用: 歐盟正積極推進生產級的 EUDI 錢包,推動錢包、發行者和驗證者統一採用 W3C 標準。
- ZK 工具鏈: 證明系統和 SDK 持續降低開發者複雜性,提升移動設備上證明的性能,這在 ethereum.org 的 ZK 概述 等入門讀物中有所強調。
- 證明基礎設施: 中立網絡,如 EAS,以及整合 EIP‑712/EIP‑4337 的項目,簡化了跨 L2 的發行、吊銷和驗證流程。
這些趨勢為 ACT 類代幣協調去中心化身份市場創造了強勁的發展跑道。
風險與緩解措施
-
關聯性與隱私洩露:
- 使用成對 DIDs 和不可鏈接的證明;避免在不同上下文間重複使用識別符。
-
不良發行者與串通:
- 要求質押並實施罰沒,以及帶有挑戰保證金和透明審計記錄的爭議解決機制。
-
密鑰管理失敗:
- 鼓勵使用硬件支持的密鑰和通過帳戶抽象實現的社交恢復。使用者應將身份密鑰存儲在安全的、支持離線的設備中。
-
過度代幣化:
- 將代幣定位為協調和安全原語——將激勵措施集中在可驗證的行為上,而非投機。
硬體錢包的適用之處
身份的強度取決於控制它的密鑰。無論您是持有 ACT 作為 Gas 費,作為發行者進行質押,還是簽署 EIP‑712 證明,安全的密鑰存儲都至關重要。OneKey 提供:
- 開源錢包和應用程式,為開發者和審計者提供透明的安全保障。
- 多鏈支持和 WalletConnect 集成,實現 EVM L1/L2 及其他鏈上 dApp 的無縫使用。
- 安全的離線簽名流程,適用於敏感的身份操作,包括類型數據和帳戶抽象交易。
如果您計劃使用 ACT 發行憑證、驗證證明或參與治理,將您的身份密鑰和資金存儲在 OneKey 等硬體錢包中,可以在確保順暢開發者和使用者體驗的同時,顯著降低風險。
開始入門
- 學習標準:DID Core,Verifiable Credentials 2.0。
- 規劃以注重隱私的用戶體驗:ethereum.org 關於 ZK 的介紹 和 WebAuthn。
- 原型化證明:EIP‑712,EAS。
- 與政策基準對齊:NIST SP 800‑63‑3 和 FATF 的 虛擬資產。
ACT 本身並非身份;它是幫助去中心化身份在經濟上、安全上和隱私上擴展的協調基礎設施。通過採用正確的標準、激勵機制和密鑰管理,我們可以使可移植、保護隱私的身份成為 Web3 及其他領域的默認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