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ken 4 詳解:探索其在新興 Web3 生態系統中的角色

重點總結
• Token 4 是一種可組合、具備身份感知的代幣,能夠產生收益並支援治理。
• 代幣化的真實世界資產正在加速,顯示出合規性和透明度的重要性。
• 跨鏈標準和預言機使得資產能夠在不同鏈上靈活運行。
• Token 4 的設計模式能夠提高代幣的可程式化性和互通性,促進更好的用戶體驗。
Web3 透過不同的代幣設計時代演進。如果 Token 1 捕捉了數位貨幣,Token 2 擴展了同質化效用,而 Token 3 透過 NFT 釋放了獨特性,「Token 4」則是下一步:一種可組合、具備身份感知、能產生收益且支援治理的代幣,能夠跨鏈和跨應用程式運行。它並非單一標準,而是構建者將 DeFi、NFT、真實世界資產 (RWA) 以及智慧錢包 UX 的最佳元素整合為一種可程式化資產的實用藍圖。
本文將 Token 4 闡釋為一種模式,汲取了產業中新興的最新基礎原件、基礎設施和符合監管的方法。
我們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從 Token 1 到 Token 3
- Token 1 – 數位貨幣:無狀態價值轉移,以比特幣的點對點設計為代表。請參閱原始的 比特幣白皮書。
- Token 2 – 同質化效用:ERC-20 標準化了用於支付、治理和流動性市場的同質化代幣。請參閱 ERC-20 規格。
- Token 3 – 獨特性與存取權:透過 ERC-721 的 NFT 和 ERC-1155 的半同質化資產,實現了數位所有權、存取權和遊戲經濟。
Token 4 在這些層的基礎上,旨在使代幣具備多重角色、可程式化和互通性。
什麼是 Token 4?
Token 4 是一種下一代鏈上資產的設計模式,它結合了:
- 身份感知與權利:代幣可以使用 ERC-6551 代幣綁定帳戶「擁有」帳戶和資產,支援憑證或不可轉讓的成就(常稱為「靈魂綁定」概念;請參閱論文 Decentralized Society: Finding Web3’s Soul),並在鏈上強制執行權限。
- 可程式化收益與收入:真實世界資產 (RWA) 和鏈上基金可以直接向代幣持有者串流收益或分配收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 (MAS) 的 Guardian 專案 和貝萊德 (BlackRock) 的代幣化基金新聞稿(發佈公告)等倡議,展示了機構在代幣化方面的發展勢頭。
- 原生治理與聲譽:持有者可以透過現代鏈下簽署框架(如 Snapshot)進行投票,以抗 Sybil 的方式應用二次方機制(背景資訊來自 Vitalik 對二次方投票的概述),並累積非財務聲譽,以影響協定決策。
- 跨鏈移動性:透過 Chainlink CCIP (Chainlink CCIP) 等成熟基礎設施進行安全的跨鏈訊息傳遞和代幣移動,使得資產能夠在流動性、用戶或合規性要求所在的任何地方運行。
- 智慧錢包 UX 與帳戶抽象:透過 EIP-4337 和更廣泛的 帳戶抽象路線圖,代幣可以與支付者、會話金鑰和批量交易互動,使複雜操作更安全、更用戶友好。
- 以意圖為中心的自動化與代理:代幣可以透過用戶的「意圖」和自主代理進行操作,這些代理會路由到協定之間的最優執行。有關 DeFi 中意圖的入門介紹,請參閱 Anoma (Anoma) 的此概述。
簡而言之,Token 4 將代幣轉變為完全可程式化且可互通的資產,無論它們走到哪裡,都能攜帶效用、權利和經濟流動。
為什麼 Token 4 現在很重要
幾個匯聚的趨勢使得 Token 4 應運而生:
- 機構代幣化正在加速:貨幣市場基金和國庫券等真實世界資產正在轉移到鏈上,展示了符合監管的流動和透明結算。除了貝萊德之外,富蘭克林鄧普頓 (Franklin Templeton) 的鏈上基金擴張顯示了代幣化現金等價物的廣泛採用(公告)。
- 更佳的 UX 和更安全的互動:智慧錢包工具減少了授權和簽署的摩擦,而代幣綁定帳戶則統一了複雜應用程式(遊戲、忠誠度、企業)的身份和庫存。
- 跨生態系統的可組合性:跨鏈標準和預言機使得在最適合的鏈上部署資產,然後全局結算或對帳成為可能。
- 治理需要成熟:協定正超越「一幣一票」的模式,尋求可由代幣本身執行的、具備聲譽感知能力的模型。
這些趨勢表明,代幣是效用、合規性和現金流的可程式化容器——這正是 Token 4 模式的體現。
Token 4 堆疊:您可以使用的設計模式
- 核心代幣標準:根據同質化需求使用 ERC-20、ERC-721 或 ERC-1155;並透過元數據和掛鉤進行擴展。
- 身份模組:附加一個 ERC-6551 代幣綁定帳戶用於託管和可組合性;可選擇性地添加不可轉讓憑證以實現權限。
- 收益與經濟:嵌入分發邏輯(串流、按比例、預言機)以實現收入、利息或獎勵。對於真實世界資產,請與 Guardian 專案 中探討的框架保持一致。
- 治理與聲譽:整合鏈下簽署以進行快照、聲譽加權和時間鎖。Snapshot 的治理模型是一個實用的基準(Snapshot)。
- 跨鏈移動性:使用經過實戰檢驗的跨鏈基礎設施(Chainlink CCIP)路由流動性和狀態。
- 智慧錢包兼容性:支援 EIP-4337 功能,如支付者和會話金鑰,以減少摩擦(EIP-4337)。
範例:一個 Token 4 RWA 流動
- 發行:發行方創建一個 ERC-20 代幣,代表對現金等價投資組合的權利。身份門控使用不可轉讓憑證以確保持有者符合 KYC 要求。
- 持有者帳戶:每個代幣都可以連結到一個代幣綁定帳戶 (ERC-6551),該帳戶「擁有」DeFi 中的頭寸或接收分發。
- 收益:收益分發透過鏈上時間表或預言機更新,定期串流至代幣持有者的帳戶。
- 治理:持有者透過 Snapshot 投票決定營運參數;時間鎖和多簽執行變更。
- 跨鏈:透過 CCIP 將流動性遷移到需要的地方;帳務在發行方的中心鏈上進行對帳。
此架構符合機構在 2025 年日益尋求的合規性、透明度和效率要求。
風險與最佳實踐
可程式化性增加了攻擊面。將 Token 4 設計視為安全關鍵系統:
- 授權與額度:避免無限制授權;對用戶進行常見 ERC-20 陷阱的教育(參閱 ERC-20 常見問題)。
- 可升級性:使用經過審計的代理、時間鎖和清晰的變更管理流程(OpenZeppelin 升級)。
- MEV 和執行風險:考慮私人訂單流或意圖路由,以減少可提取價值(MEV 概述)。
- 治理俘獲:為關鍵功能引入法定人數要求、聲譽加權和斷路器。
- 跨鏈信任:優先選擇經過良好審計、經濟上安全的橋樑和訊息網路;設計應對優雅失敗模式。
實施檢查清單
- 定義資產語義:同質化與非同質化、轉移規則、元數據和生命週期。
- 選擇身份策略:代幣綁定帳戶 (ERC-6551)、不可轉讓憑證和訪問控制列表。
- 建模經濟:收益、費用、贖回邏輯和預言機依賴性。
- 規劃治理:投票機制、角色、時間鎖和緊急控制。
- 整合 UX:帳戶抽象、批量交易、支付者和人類可讀簽名。
- 徹底審計:合約、錢包、跨鏈流動和營運手冊。
託管至關重要:OneKey 如何契合 Token 4
Token 4 資產通常需要頻繁、複雜的互動——授權模組、認領收益、簽署治理投票和執行跨鏈操作。提供清晰交易預覽、強大的 EVM 支持和人類可讀簽名的硬件錢包,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營運風險。
OneKey 專注於:
- 針對複雜合約互動進行透明簽名和訊息驗證
- 廣泛的鏈支持以及與智慧錢包流程的兼容性
- 開源軟體和安全至上的韌體
- 簡便的備份和恢復路徑,適用於多重簽名或分散式設置
如果您的 Token 4 策略涉及可組合權利、可程式化收益或規模化治理,與值得信賴的自我託管對齊是明智之舉。像 OneKey 這樣的安全設備,可以作為日常營運和長期金鑰管理的錨點。
結語
Token 4 並非一個新標準——而是一個實際的模式,由於身份感知代幣、帳戶抽象、跨鏈訊息傳遞和機構級代幣化的成熟,現在已成為可能。透過將代幣視為權利、聲譽和現金流的可程式化容器,團隊可以交付對用戶感覺無縫且滿足合規及營運需求的應用程式。
無論您是設計遊戲經濟、忠誠度計畫,還是受監管的真實世界資產產品,Token 4 藍圖都能幫助您組合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可靠硬件錢包的自我託管,可以在這些組成部分與日益複雜的 Web3 世界互動時,將它們安全地保管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