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是如何被盗的?又该如何防范?

要点总结
• 网络钓鱼是最常见的盗币手段,用户需谨慎输入私钥和助记词。
• 投资诈骗如“杀猪盘”愈发猖獗,需提高警惕。
• 使用硬件钱包进行冷存储可有效降低被盗风险。
• 确认网址和交易地址,避免复制粘贴错误。
• 保障设备安全,启用双重验证和强密码。
区块链和加密货币的迅猛发展,不仅彻底改变了金融行业,也为网络犯罪分子提供了新的可乘之机。到了2025年,加密货币相关的盗窃与骗局频发、数额创下历史新高,投资者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了解数字资产是如何被盗的,以及该如何保障自身的财产安全。
加密资产被盗的常见方式
1. 网络钓鱼与社交工程攻击
网络钓鱼依旧是最常见的盗币手段。黑客常伪造与正规交易所或钱包网站几乎一模一样的钓鱼网页,引诱用户输入私钥或助记词。这类链接通常通过邮件、短信或社交平台传播。有些攻击甚至通过篡改网站域名、劫持DNS,或者设置“恶意双胞胎”Wi-Fi网络来诱导用户连接,从而窃取敏感信息。一旦私钥或助记词泄露,黑客就能瞬间将钱包中的资产席卷一空(参考:Digital Journal)。
2. 投资诈骗与“杀猪盘”
近年来,社交工程攻击不断升级,“杀猪盘”也愈发猖獗。骗子通过交友软件或社交平台建立信任关系,在博取受害者信任后,再推荐看似正规的虚假投资平台。这些平台甚至允许受害者初期小额提现,进一步取得他们的信任,最终卷走受害者投入的大额资金(参考:Elliptic)。
3. 恶意软件与技术漏洞
黑客通过各种恶意软件来窃取加密钱包凭证,例如键盘记录器、剪贴板劫持工具(会在复制钱包地址时偷偷更换为攻击者地址)。更高级的攻击手段包括利用浏览器漏洞,甚至在后台悄悄安装后门程序来远程操控设备。另外,智能合约或钱包系统本身存在的漏洞,也可能被黑客利用,在几秒内窃走大笔资产(参考:Chainalysis)。
4. 地址投毒攻击
一种较新的诈骗方式——地址投毒,利用的是用户的操作习惯。攻击者会从一个极其相似的钱包地址向你发送少量加密货币,诱使你在交易历史中误复制这个假地址,在下次转账时将资金发送给了他们。这类诈骗专门针对那些习惯复制粘贴钱包地址而不逐位确认的用户(参考:Silver Miller Law)。
5. 人身威胁与绑架
随着加密货币的普及,现实中的威胁也与日俱增。2025年已有多起涉及高净值加密持有者的绑架事件,甚至有受害者在威胁下被迫转账。这类所谓的“$5 扳手攻击”提醒我们,在数字安全之外,现实生活中的人身安全同样不可忽视(参考:Chainalysis)。
如何防止加密资产被盗
1. 妥善保管私钥与助记词
私钥和助记词是你数字资产的唯一入口,绝不可与他人分享。建议离线保存,写在纸上或存放在保险柜中,切忌保存在手机笔记、云盘等易被黑客攻破的地方。
2. 使用硬件钱包进行冷存储
硬件钱包为私钥提供了一个离线的安全环境,在设备中生成和使用密钥,避免其暴露于联网设备中,大大降低被远程盗取的风险。但使用过程中仍需警惕钓鱼网站或假冒设备骗取助记词的行为(参考:Silver Miller Law)。
以 OneKey 硬件钱包为例,它将你的私钥和助记词完全隔离于电脑或手机之外,即使这些设备被攻击,也无法获取钱包核心信息。设置时务必遵循官方引导,助记词只应输入在钱包设备上,切勿在任何其他设备上输入。
3. 核对网址,确认交易地址
每次访问加密钱包或交易所网站时,一定确认网址拼写无误,并确保是 HTTPS 加密连接。建议将正规网站添加书签。不要随意点击陌生来源的链接或邮件。在转账时也要反复核对接收地址,尤其是从历史记录中复制粘贴时。
4. 谨防“稳赚不赔”的投资骗局
凡是承诺高收益、低风险的项目,基本都是骗局。在投资前务必做足调查,查看平台是否有公开的团队信息与监管背景。可以参考来自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或 欧洲刑警组织 的官方通告与风险警示。
5. 保障设备安全
所有涉及加密资产的账户都应启用双重验证(2FA),使用强密码且不重复。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及时修复安全漏洞。尽量使用注重隐私与安全的操作系统,避免安装来路不明的浏览器插件或应用程序。
6. 注重个人隐私与人身安全
不要在社交媒体上公开炫耀自己持有的加密资产。若你拥有较大资产,建议采取更高等级的操作安全措施,例如使用化名、避免固定出行路线,甚至考虑专业安保服务。记住,数字世界的安全必须与现实世界的安全并重(参考:Chainalysis)。
新型威胁:AI 与深度伪造技术
到了2025年,黑客开始滥用 AI 深度伪造技术,使骗局更加逼真。通过伪造 CEO、客服、亲友的视频或语音,诱导受害者泄露敏感信息或转账。这种手法结合社交工程,极具欺骗性,令人防不胜防(参考:Elliptic)。
对抗这类新型威胁,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警惕、持续更新自身的安全常识。
总结:为什么像 OneKey 这样的硬件钱包如此重要
未来的加密安全将是一场技术与意识的双重比拼。像 OneKey 这样的硬件钱包,在技术层面筑起了强有力的防线,将私钥隔离于网络之外,从源头上防止远程攻击。但再强大的工具也需要用户的正确使用和主动防范。只有将硬件保障与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结合,才能真正守护好自己的数字资产。
想了解更多防范最新骗局的策略,建议定期阅读 Chainalysis 加密犯罪报告 与 FTC 关于加密诈骗的指南。
保持警觉、持续学习,才能守住你的加密资产,也守护好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