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Web3趋势

要点总结
• Layer 2技术将实现更低成本和更高互操作性。
• 再质押机制将成为安全性的关键,需关注相关风险。
• 比特币的安全性将依赖交易费用,推动Layer 2实验。
• 实体资产的代币化将从试点走向产品化,提升透明度。
• 钱包用户体验将通过账户抽象和Passkey实现创新。
• 隐私技术将变得可编程且合规,推动ZK应用扩展。
• DeFi将转向意图驱动的设计,降低价值提取风险。
• 跨链通信将实现更好的用户体验与安全性。
• 监管政策将逐步清晰,构建者需关注合规要求。
• 安全建议包括自托管、智能账户和后量子密码学准备。
过去一年为下一波Web3采用浪潮奠定了关键基础。随着Ethereum Dencun升级将EIP‑4844数据块引入主网,Layer 2的交易费用大幅下降,吞吐量激增;而美国批准比特币现货ETF则拓宽了机构入场渠道。同时,欧盟的MiCA监管逐步落地,为全球政策制定树立模板。这些关键进展将决定2025年的重心:用户几乎无感的扩展能力、更安全的链上资本形成机制,以及真正直观、安全的钱包体验。
以下是对未来趋势的清晰研究展望,为什么重要,以及如何为之准备。
1) Layer 2成熟:更便宜、更密集、更具互操作性
以太坊Dencun升级大幅降低了Rollup运行成本,推动了应用迁移浪潮和新的消费者场景。预计2025年将呈现以下特征:
- Rollup围绕统一技术栈和标准整合
 - 数据可用性模块化与替代DA层的兴起
 - 跨Rollup的用户体验如同在单一链上运行
 
可通过中立平台 L2Beat 跟踪各大L2的安全模型、TVL及吞吐量验证此趋势。了解背景请参考Ethereum基金会关于Dencun升级和EIP‑4844的文章。
参考资料:L2Beat、Dencun升级
2) 再质押与共享安全主流化
再质押作为一种新机制兴起,用于将质押ETH的安全性「出租」给外部服务。进入2025年,监控对手风险、惩罚机制和相关性风险将至关重要,尤其是随着AVS(主动验证服务)的扩张。用户和DAO应像评估代币激励机制一样,仔细审查运营者配置、惩罚规则和经济模型。
参考资料:EigenLayer主网
3) 比特币的建设者时代:L2实验及费用驱动的安全模式
减半后,比特币长期的网络安全将更仰赖交易费用,这为Layer 2和新协议的实验提供契机。2025将迎来逐步的工具和钱包用户体验改进,而非某个一锤定音的「杀手级应用」。想获得持续、可信的技术更新,请关注专为开发者设计的通讯中心。
参考资料:Bitcoin Optech
4) 实体资产(RWA)代币化从试点走向产品化
大型资产管理机构正将货币市场工具、国债和短期工具上链,提升结算效率和透明度。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黑岩推出BUIDL基金,验证了机构对代币化现金等价物的真实需求。监管机构也在支持相关试点,实测法规、托管及互操作机制在真实环境中的表现。
参考资料:BlackRock BUIDL基金、新加坡金管局 Project Guardian
5) 钱包用户体验创新:账户抽象与Passkey
账户抽象(智能账户)的广泛采用,实现了以稳定币支付Gas费、会话密钥、限额等功能。同时,Passkey提供了跨设备抗钓鱼的直觉身份验证体验。两者结合,使钱包更像标准App,同时保留自托管特性。
参考资料:ERC‑4337标准、Passkey介绍
6) 隐私变得可编程且合规
零知识证明(ZK Proofs)正走出实验室,支持选择性披露(如在不透露详情的前提下验证特定属性)和隐私友好的合规流程。预计2025年将有更多消费者支付和企业结算场景实现ZK集成,而更完善的开发工具可降低技术复杂度,推动ZK应用扩展。可从学术与行业入门材料展开深入了解。
参考资料:ZKProof社区资源
7) 意图驱动的DeFi与MEV敏感设计
DeFi的用户交互正从「如何路由交易」转向「用户想要的最终结果」,跨链撮合与求解器将自动完成订单匹配。在协议端,则必须保持可信中立性,研究与产品开发将聚焦于降低价值提取(MEV)。开发者应关注确认前市场的发展及去中心化区块构建方式的演变。
参考资料:MEV概述、Flashbots的SUAVE
8) 协议层的跨链通信:超级链、聚合层与IBC
多链世界正在聚合成共享安全性与统一用户体验的形态。Rollup框架和聚合层(AggLayer)通过统一状态和桥接假设减少碎片化。同时,IBC(跨区块链通信协议)依旧是目前最成熟、最具实战经验的跨链消息传输协议。
参考资料:OP Stack框架、Polygon AggLayer、IBC官方站点
9) DePIN与人工智能x加密的结合:有用的网络,而非仅是代币
DePIN(去中心化物理基础设施网络)这一理念正在崛起,通过代币激励实现真实基础设施(如通信、地图数据等)启动,当其结合可验证工作量和市场需求时尤其有效。预计2025年会出现更多专用预言机、模型市场和可追溯的AI工作流系统,将AI流程锚定于链上。可查看以下研究中心以获得全景式行业图谱与持续动态更新。
参考资料:Helium网络、Messari的DePIN入门报告
10) 政策清晰化:2025年是实施之年
监管环境正日趋成熟。在欧盟,MiCA监管分阶段实施,为稳定币和服务商制定了明确规则;在美国,现货比特币ETF的批准拓展了主流接入渠道,尽管更全面的立法仍在推动中。构建者应密切关注合规指导和报告标准,同时结合技术进度做出规划。
参考资料:ESMA的MiCA更新、SEC关于比特币ETF的声明
11) 2025年的安全建议:实用步骤
- 对于重要资金,优先选择自托管与硬件签名设备。
 - 如果支持,请使用智能账户的会话密钥与每日限额功能。
 - 核实合约地址与所需权限,并在钱包中启用白名单机制。
 - 对于DAO和团队钱包,建议采用多签或多方签名机制。
 - 所有设备固件和钱包软件仅从官方渠道获取并保持更新。
 - 开始为后量子密码学环境做准备,特别是生命周期较长的数据和密钥;NIST已发布初步标准,可作为未来迁移参考。
参考资料:NIST后量子密码学标准 
对构建者与用户的启示
- 对开发者而言:围绕用户意图设计,抽象底层链结构,并默认支持多Rollup执行。MEV与隐私应作为初始专案,而非事后补强。
 - 对机构而言:积极试点涉及公链的资产代币化项目,保持长期合规姿态;坚持可审计的托管与密钥流程。
 - 对高阶用户而言:策略应结合费用动态与再质押风险,关注AVS的相关性及桥接假设。
 
关于自托管与OneKey的一点建议
随着L2、再质押和链上资金在2025年日益繁荣,安全签名将成为不可妥协的必要条件。硬件钱包可将私钥保持离线状态,同时支持诸如WalletConnect及智能账户交互等现代用户体验。
OneKey专注于开源固件与软件、多链支持(涵盖以太坊及主流Layer 2网络),并结合安全芯片技术以降低供应链及固件风险。若你计划参与意图驱动的DeFi、RWA或新兴AVS项目,使用智能账户钱包栈搭配OneKey等硬件签名设备,将有助你安全捕捉新机遇。
总结思考
2025年Web3不再沉迷于投机叙事,而是回归务实运营:低成本可扩展性、可编程隐私、内建合规性与无感的钱包体验。如果我们能真正解决用户体验与安全问题,链上将成为后端选项,而非用户负担。那些能内化这一点的建设者,将定义下一轮周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