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與量子電腦 —— 是真正的威脅嗎?

重點總結
• 量子電腦的計算能力對現有加密技術構成威脅。
• 比特幣及其他加密貨幣的安全性可能受到量子攻擊影響。
• 後量子加密技術是抵抗量子威脅的關鍵解決方案。
• 使用者應提高安全意識,避免重複使用錢包地址。
量子電腦正迅速從理論走向實際應用,這對區塊鏈技術與加密貨幣的未來提出了關鍵性的挑戰。隨著絕大多數數位資產所依賴的加密技術面臨前所未有的計算威脅,產業相關者與終端使用者必須密切關注最新發展,以確保數位資產的安全。
為什麼量子電腦對區塊鏈至關重要
量子電腦使用量子位元(qubits)來執行某些計算,其速度遠超傳統電腦。這種運算力的飛躍意味著,目前用於保護區塊鏈網路的 許多加密演算法,如 RSA 與橢圓曲線加密(ECC),在原理上都無法抵抗量子攻擊。
具體而言,像是 Shor's 演算法 的量子演算法,能有效解出例如大數分解這類公鑰密碼學的基礎問題。一旦擁有足夠強大的量子電腦,就可能從公鑰推導出私鑰,進而威脅錢包安全、交易驗證,以及整個區塊鏈的完整性。深入閱讀 Halborn 的分析。
可能對加密貨幣造成的影響
量子電腦的威脅不再只是理論,而是可以量化的。舉例來說,比特幣仰賴 ECC 來保護錢包地址與驗證資產擁有權。如果量子電腦能破解 ECC 所依賴的離散對數問題,攻擊者就能竊取資金並操控交易。一份近期的 Capgemini 報告 警告,若量子硬體持續進步,最多可能有 25% 的比特幣面臨風險。
這項量子威脅不僅限於比特幣,幾乎所有基於傳統加密方法的加密貨幣都可能受影響。交易簽章、智能合約與共識機制等都可能遭受攻擊。值得注意的是,這項風險也不限於加密貨幣:像是 HTTPS 的網路協定——保護線上銀行與電子商務的一道防線——同樣也暴露於風險之中。更多資訊請參見 BitPay。
量子威脅的時間表
儘管部分媒體以「量子末日」為標題進行報導,但多數專家認為這項威脅仍需數年才能成真。能夠破解現有加密系統的量子電腦(即 CRQC)雖然經常被預測為「十年後才會出現」,但 2024 至 2025 年間 Google、微軟等公司的快速進展已讓這場討論變得更加迫切。
最新的科學估算指出,破解一組 RSA 金鑰可能只需量子電腦約 8 小時,而在特定條件下,破解比特幣簽名甚至可能在 30 分鐘內達成。詳見 Deloitte 分析。實際風險會隨著區塊鏈地址被重複使用或攻擊者能夠先蒐集加密資料、日後再進行解密(即「先收集、後解密」)而進一步增加。
加密產業的因應措施
即將來臨的量子威脅正推動各界迅速行動。金融機構、政府與加密貨幣開發團隊正積極投入 後量子加密(PQC) 的研發——這是一類專為抵抗量子攻擊而設計的新型加密演算法。根據 Capgemini 的調查,已有 70% 的大型組織正在為 PQC 做準備,但目前僅約 2% 的資安預算實際分配給這項轉型。參見 Capgemini 報告。
對區塊鏈來說,轉移至抗量子協議的過程已經展開。升級錢包與共識機制以支援 PQC 將是確保未來安全的關鍵。
使用者現在該怎麼辦?
對一般使用者來說,當前最重要的是提高意識並採取最佳實務:
-
避免重複使用錢包地址:這點極為重要,因為重複使用會提高遭遇量子攻擊的風險。
-
關注安全性升級消息:定期追蹤錢包提供者與區塊鏈社群針對抗量子技術與加密更新的公告。
-
選擇具強大安全設計的硬體錢包:雖然目前抗量子錢包尚未普及,但選擇如 OneKey 等擁有升級能力與強固安全架構的硬體錢包,能在面對未來新型威脅時提供關鍵保護。
為什麼 OneKey 是理想選項
OneKey 的硬體錢包設計核心即為「彈性」與「安全」。其韌體升級機制可快速應對新興威脅,包括量子電腦的挑戰。隨著產業逐步轉向量子抗性加密,用戶選擇像 OneKey 這樣靈活且專注於安全的產品,將能更好地應對未來新興的保護標準與技術。
走在加密安全的最前線意味著不僅要預見未來挑戰,同時也要守護當下資產。無論你是新手投資人還是資深開發者,理解量子威脅,搭配使用可升級且開放透明的解決方案(如 OneKey),都將成為未來數位資產管理不可或缺的關鍵。
深入了解量子計算如何影響密碼學,請參閱 Halborn 區塊鏈安全概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