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C-7779 現已上線

重點總結
• ERC-7779提供更安全的授權和交易權限管理。
• 錢包將顯示更清晰的提示,減少盲目簽署的風險。
• 開發者應優先考慮向後相容性和使用經過審計的函式庫。
• 隨著標準的成熟,用戶將享有更一致的跨L2體驗。
以太坊標準的開發步伐從未停歇。隨著 ERC-7779 現已廣泛應用,用戶、開發者及錢包供應商們紛紛提出相同的疑問:一個新的 ERC 標準上線,究竟會為日常的加密貨幣和 DeFi 體驗帶來哪些實際改變?本文將深入探討新的 ERC 標準為何重要、它們如何進入實用階段、對授權和交易用戶體驗的實際影響,以及隨著生態系統採用最新的介面,OneKey 用戶可以期待什麼。
首先,快速回顧:什麼是 ERC?
ERC(Ethereum Request for Comments,以太坊意見徵求)是一個由社群驅動的應用層標準,它定義了合約和應用程式應如何運作,以便能可靠地相互操作(例如 ERC-20 或 ERC-721)。ERC 通過 EIP(Ethereum Improvement Proposal,以太坊改進提案)流程產生,從草案階段發展至最終版本,期間包括公開討論和同行評審。如果您對標準的制定過程不熟悉, EIP 流程的詳細資訊可在官方規範中找到。請參閱以太坊標準文件中的 EIP 生態週期與考量因素,以及 EIP 元流程:
- 在官方開發者入口網站了解以太坊標準的運作方式(參見以太坊標準)
 - 深入了解 EIP 的生態週期與狀態定義(參見 EIP-1)
 
為了讓錢包、去中心化應用程式(dapps)和 Layer 2 解決方案保持同步,ERC 標準經常建立在基礎 EIP 之上,例如:
- EIP-712,用於人類可讀的結構化資料簽署(參見 EIP-712)
 - EIP-165,用於介面偵測和相容性檢查(參見 EIP-165)
 - EIP-2771,通過受信任的轉發器實現交易(參見 EIP-2771)
 
ERC-7779 旨在改進什麼
儘管每個新的 ERC 標準都獨一無二,但近期的標準趨勢集中在兩個目標上:
- 更安全、更細緻的授權和交易權限。用戶希望精確地授權 dapp 可以做什麼、授權多久,並在設備上獲得清晰的提示。這個方向是從 ERC-20 的 
approve/transferFrom流程和向permit式簽署的演變中吸取的教訓。有關approve的陷阱和更安全模式的背景資訊(參見 OpenZeppelin 的approve筆記)。 - 通過更豐富的上下文改善錢包的用戶體驗。標準越來越多地編碼元數據,以便錢包能夠呈現易於理解的提示,而不是不透明的位元組碼,這與人類可讀的簽署約定保持一致。閱讀關於類型化結構化資料以獲得更安全的提示(參見 EIP-712)。
 
實際上,ERC-7779 「上線」意味著早期採用者(dapps、SDKs 和錢包)已經開始整合一個旨在提供更安全授權、更好解碼和減少令人困惑的簽署的介面——同時不破壞與現有代幣和協議的相容性。
為何此刻如此重要
時機至關重要。以太坊最近的升級降低了 L2 的費用並擴展了鏈上活動,同時帳戶抽象和新的錢包模式正在日趨成熟:
- Dencun 主網升級解鎖了 Rollups 更便宜的數據可用性,並促進了 L2 的採用(參見 Dencun 聲明)
 - 帳戶抽象正從理論走向實踐,實現可程式化錢包(參見 EIP-4337)
 - 一種建議的交易模型(EIP-7702)引入了通過改進的用戶體驗和安全性權衡來授權操作的新方法(參見 EIP-7702)
 - 以太坊的長期路線圖持續優先考慮擴展性和安全性,這會影響錢包和標準的演變方式(參見以太坊路線圖)
 
在此背景下,任何一個能增強授權安全性並提高提示清晰度的 ERC 標準,都可能產生巨大的實際影響。
對於日常用戶:您的錢包將有哪些變化
- 更清晰的提示,更少的盲目簽署。採用 ERC-7779 式元數據的錢包,可以在可能的情況下使用結構化數據向您展示合約的請求內容——以及原因(參見 EIP-712)。
 - 更細緻的權限。隨著生態系統向 
permit式流程和最佳實踐靠攏,預計每個函數或每個金額的控制將變得更加普遍(參見 ERC-20permit擴展 EIP-2612 和 Permit2 模式)。 - 更輕鬆的授權管理。繼續使用授權掃描器來發現和撤銷風險授權,尤其是在遷移到新標準時(參見 Etherscan 的 Token Approval Checker)。
 - 降低跨 L2 的認知負擔。隨著標準採用一致的介面,您在不同網絡上的體驗將更加統一。
 
有用的工具和參考資料:
- Etherscan Token Approval Checker,用於撤銷和監控
 - 現代去中心化交易所(DEXs)採用的 
Permit式流程和撤銷模式(參見 Permit2 總覽) - OpenZeppelin 關於 ERC-20 授權和安全注意事項的指南(參見 OpenZeppelin 的 
approve筆記) 
對於開發者:整合指南
- 首先考慮向後相容。在支援 ERC-20 相容性的同時,將新的介面放在 EIP-165 偵測之後,以避免舊錢包損壞(參見 EIP-165)。
 - 偏好類型化數據而非原始位元組。將面向用戶的簽署遷移到 EIP-712(如果可行),以便在硬體錢包中實現清晰的簽署並提供更好的風險提示(參見 EIP-712)。
 - 考慮 
Permit流程。如果您的用例涉及支出授權,請採用Permit式模式(EIP-2612)或經過實戰檢驗的函式庫,以減少授權攻擊面(參見 EIP-2612 和 Permit2 總覽)。 - 在適當情況下支援 meta-tx。使用 EIP-2771,允許 gas 贊助的流程,同時保持重放保護和域分隔(參見 EIP-2771)。
 - 使用經過審計的函式庫。依賴維護良好的原始碼和介面,而不是自行開發(參見 OpenZeppelin Contracts)。
 - 針對新程式碼路徑進行威脅建模。任何新的掛鉤或權限介面都可能引入潛在的重入和授權濫用風險——將它們映射到已知的 SWC 類別並進行徹底測試(參見 SWC Registry)。
 
開發者參考資料:
- EIP-2612(ERC-20 的 permit)
 - Permit2 總覽和授權最佳實踐
 - OpenZeppelin Contracts 5.x,用於符合標準的實作
 - SWC Registry,用於漏洞類別
 
錢包整合和硬體考量
當新的 ERC 標準推出時,真正的用戶安全取決於錢包如何實作它:
- 精確的方法解碼:錢包應盡可能通過 EIP-165 解碼介面,並顯示人類可讀的意圖,而不是函數選擇器。
 - 設備上的清晰簽署:在有結構化數據的情況下,硬體錢包應呈現人類可讀的欄位,以便用戶能夠驗證他們正在簽署的內容(參見 EIP-712)。
 - 模擬和風險提示:預簽名模擬、授權差異和合約來源提示有助於在惡意授權登錄鏈上之前將其攔截。
 
OneKey 用戶的預期:
- 標準優先簽署:OneKey 支援主流以太坊標準,包括結構化數據簽署,幫助您避免模糊的位元組碼提示(參見 EIP-712)。
 - 透明的交易審查:OneKey App 在您在設備上確認之前,會顯示方法、資產和金額的詳細資訊。
 - 開源精神:通過開源程式碼,獨立審核者和社群可以仔細檢查新標準的整合方式——這在新 ERC 標準引入新的權限路徑時至關重要。
 
隨著 ERC-7779 的採用擴展,OneKey 將繼續優先考慮清晰的簽署和跨 L1 和 L2 網絡的相容性,同時維持嚴格的安全實踐。
安全性衛生:基本原則不變
- 盡可能使用每個 dapp 的最低授權;除非絕對必要,否則避免無限制的授權。
 - 定期撤銷過期的授權,尤其是在嘗試了新的 dapp 或遷移到新標準之後(使用 Etherscan Token Approval Checker)。
 - 將新的流程視為新的攻擊面。網路釣魚工具會不斷演變以模仿新的錢包提示——請驗證網域、合約地址和鏈 ID。
 - 偏好經過審計、維護良好的合約和函式庫(參見 OpenZeppelin Contracts),並了解常見的智慧合約弱點類別(參見 SWC Registry)。
 
展望未來
ERC-7779 是更廣泛的錢包和用戶體驗升級週期的一部分,該週期涵蓋了帳戶抽象(參見 EIP-4337)、建議的交易授權模型(參見 EIP-7702)以及以太坊路線圖上持續推進的網絡改進。隨著標準的成熟和趨同,用戶應該會看到更少的令人困惑的提示,預設情況下更安全的授權,以及跨 L2 的更一致的體驗。
如果您管理著有價值的鏈上資產,請考慮將您偏好的軟體錢包與硬體錢包配對使用。OneKey 強調對 EIP-712 等標準的清晰簽署、開源透明度以及多鏈相容性——這些都是在新 ERC 標準推出和交易介面不斷演變之際的實用保障措施。
參考資料和進一步閱讀:
- ethereum.org 上的以太坊標準總覽(參見以太坊標準)
 - EIP 流程(參見 EIP-1)
 - Dencun 主網聲明及其對 L2 的影響(參見 Dencun 聲明)
 - EIP-712(結構化數據)
 - EIP-165(介面偵測)
 - EIP-2771(meta-transactions)
 - EIP-2612(permit)
 - Permit2 總覽
 - EIP-4337(帳戶抽象)
 - EIP-7702(建議的授權模型)
 - 以太坊路線圖
 - OpenZeppelin Contracts
 - SWC Registry
 - Etherscan Token Approval Checker
 
以上所有連結均指向權威來源,提供更深入的技術背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