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Q 深度研究報告:代幣未來發展與市場展望

重點總結
• Request Network的API V2發佈提升了開發者整合的便利性。
• REQ的需求主要來自於交易費用和網路服務的使用。
• 近期安全事件凸顯了前端風險和合約地址驗證的重要性。
• 企業支付量的增長將直接影響REQ的經濟效益和代幣銷毀。
• 建議使用硬體錢包進行安全託管,以降低釣魚風險。
=============================================================
執行摘要
Request (REQ) 是一種 ERC‑20 代幣,為 Request Network 提供支援。Request Network 是一個專注於為企業和 Web3 應用程式提供可程式化、可審計支付請求的支付與發票協議。在 2025 年,該專案從基礎設施概念驗證轉向產品化,陸續推出 API V2、加密貨幣兌法定貨幣渠道、跨鏈支付支援以及面向商家的支付產品。這些產品發展顯著改變了 REQ 的基本需求驅動因素(交易費用、整合和銷毀),而近期發生的前端釣魚攻擊和衍生品下市事件,則凸顯了持續存在的安全和流動性風險。本報告旨在總結 REQ 目前的現況、可能影響價格和 ઉપયોગnosti 的核心鏈上與鏈下催化劑,以及為持有者提供的實際託管建議。
Request 的建構藍圖(產品與技術更新)
Request 旨在讓發票和企業支付原生於區塊鏈,同時整合法定貨幣結算和記帳功能。近期經過驗證的更新包括 API V2 的發佈,該版本標準化了端點,改善了驗證機制,並新增了貨幣和支付端點——這是一個重大的開發者體驗升級,旨在加速整合。更多技術細節和遷移指南,請參閱 Request Network 生態系統更新與 API 遷移文件。Request Network 生態系統更新(2025 年 5 月) | Request Network API 遷移至 V2 文件。(request.network)
2025 年的關鍵產品發佈進一步擴展了其實際 ઉપયોગnosti:
- 為商家和收款人提供加密貨幣兌法定貨幣支付(出金)功能,降低了企業接受加密貨幣的實際門檻。(request.network)
- 提供跨鏈支付路線和部分支付支援,以減少跨鏈發票結算的摩擦。(request.network)
- 新的商家/結帳服務(例如 Kollect)和面向開發者的 SDK,旨在將商業用例帶入鏈上。活動日曆和產品發佈通知記錄了 Kollect 及其他產品在 2025 年的活動。(coindar.org)
這些發展對 REQ 代幣需求的意義
REQ 的主要鏈上協議 ઉપયોગnosti 包含兩大需求槓桿:(1) 可銷毀或消耗的交易/發票費用用途,以及 (2) 與代幣使用相關的網路服務和折扣。產品化能提升實際支付量(薪資、商家結帳、法定貨幣出金),進而提高費用處理量,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能增加代幣銷毀量和實際經濟 ઉપયોગnosti。這種動態類似於「採用 → 費用銷毀 → 供應壓力」,若採用增長速度超越流動性和解鎖時程,則可能對價格有利。
當前市場快照及代幣指標
從市場指標來看,REQ 仍是市值較小的另類幣,但產品進展穩定。截至 2025 年 11 月,REQ 的交易價格約在 0.1 美元的區間中段,市值達數億美元,流通供應量接近 0.8B REQ;詳細的即時指標可在聚合器頁面上取得。這些數字是模型化採用或定期代幣解鎖對價格影響的重要輸入。 CoinMarketCap REQ 總覽(即時市場數據)。
安全事件風險:近期攻擊案例分析
2025 年 9 月,一起複雜的攻擊事件,涉及一個仿冒的 Request Finance 合約,導致一個 Safe 多重簽名錢包損失了數百萬 USDC。該事件利用了一個經過驗證但惡意的合約地址,以及批次交易中隱藏的授權,凸顯了即使是經驗豐富的多重簽名用戶也面臨供應鏈和前端風險。Request Finance 和生態系統團隊已修復並溝通了緩解措施,但該事件表明,前端安全、合約地址驗證和授權可見性對企業採用至關重要。多家報導和平台公告記錄了該事件及建議的操作防護措施。(cryptonews.net)
採用信號與進展
Request 產品生態系統的營運指標顯示,企業用例的處理量令人鼓舞:Request Finance 公開報告了累積支付量和月度營運指標(支付筆數、使用的頂級鏈和貨幣)。2025 年的報告顯示,法定貨幣渠道不斷擴展、穩定幣使用佔主導地位,以及企業支付量不斷增長——這些是未來費用銷毀和 REQ 在支付流程中需求的重要領先指標。 [Request Finance 使用報告與透明度貼文]。(request.finance)
宏觀、流動性與市場結構考量
- 交易所上市與衍生品流動性至關重要。2025 年,部分平台縮減了槓桿產品,降低了小型代幣的衍生品流動性,並可能壓縮投機性交易量。衍生品可得性的降低,或可減緩極端的短期波動,但也可能限制牛市階段的價格發現。 (請參閱市場數據與交易所行動以取得背景資訊。) (coinmarketcap.com)
- 供應機制:REQ 的最大供應量實際上已接近 10 億枚上限,應密切關注流通量和歸屬計畫。代幣解鎖事件或基金會/金庫轉移,若時機不當,可能對價格產生下行壓力。 [即時供應量與持有者數據]。(coinmarketcap.com)
牛市與熊市情境(總體而言)
牛市情境
- 商家結帳、薪資和法定貨幣出金功能的迅速採用,將帶來更高的支付量,創造可衡量的 REQ 銷毀和實質的費用經濟。API V2 和更簡便的整合將加速開發者採用,進而產生網路效應並加強鏈上 ઉપયોગnosti 指標。穩固的企業合作夥伴關係和清晰的記帳可審計性將提高用戶黏性。
熊市情境
- 安全事件、企業合規採納緩慢,或商家轉換率不如預期,將導致交易量偏低;銷毀量相對於流通供應量微不足道,代幣價格將持續依賴投機性資金流。低迷的衍生品流動性和集中的持有者分佈,將在負面情緒週期中放大下跌幅度。
後續關注焦點(可操作的信號)
- Request Finance 和 Request Network 報告的每日/每月支付量——主要的採用指標。(request.finance)
- API 採用情況:V2 遷移後的活躍整合數量和開發者反饋(細節請參考生態系統更新)。(request.network)
- 代幣動態:基金會或大型持有者轉移、預定解鎖,以及任何已公佈的銷毀計畫。[市場數據頁面]。(coinmarketcap.com)
- Request Finance 和第三方整合器的安全披露與審計結果——單一的攻擊事件可能會暫時阻礙企業銷售週期。(cryptonews.net)
REQ 持有者的託管與操作最佳實踐
REQ 是一種 ERC-20 代幣;隨著企業交易量的增長,安全託管和簽署操作的妥善性變得更加重要。建議的實踐包括:
- 長期持有和簽署企業授權時,請使用硬體錢包,以避免瀏覽器擴展程式和釣魚風險。對於較高價值的操作,優先選擇支援離線簽署和多重驗證流程的設備。
- 對於多重簽名/金庫操作,在批准批次交易或多重發送交易之前,務必要求使用交易預覽工具並手動逐字驗證合約地址。
- 保持軟體更新,啟用地址監控警報,並限制用於簽署設備的瀏覽器擴展程式。
OneKey 推薦(在託管相關時)
對於正在評估硬體託管的用戶而言,一款支援 Ethereum 和 ERC-20 代幣、提供安全元件保護和離線簽署功能,並能與桌面和行動應用程式整合的硬體錢包,將顯著降低與熱錢包相比的釣魚和授權風險。OneKey 的產品線專注於強大的設備安全性、用戶友善的應用程式以及廣泛的 ERC-20 支援,這與上述 REQ 持有者(特別是需要簽署批次支付的企業和重度用戶)的託管需求相符。考慮結合使用硬體錢包和多重簽名設定,以確保資金安全和營運韌性。
總結觀點:謹慎樂觀與風險管理
REQ 實現有意義價值增長的途徑概念上很直接:產品採用 → 支付量提升 → 代幣 ઉપયોગnosti 和銷毀增加 → 稀缺性壓力。實際上,該路徑的時機和規模取決於企業採用週期、安全態勢、流動性格局和代幣分佈動態。對於投資者或財資管理者而言,將支付量和平台內整合作為主要的領先指標來監控;將安全披露和解鎖時程視為即時的風險事件。如果您持有 REQ,請優先考慮硬體託管和嚴格的授權流程,以降低被攻擊的表面積。
精選參考資料與進階閱讀
- Request Network — 生態系統更新(2025 年 5 月):技術和產品變更,包括加密貨幣兌法定貨幣及 API V2。https://request.network/blog/ecosystem-update-may-2025。([request.network](https://request.network/blog/ecosystem-update-may-2025?utm_source=openai))
- Request Network API 遷移指南(V1 → V2):技術遷移細節。https://docs.request.network/request-network-api/migrate-to-v2。([docs.request.network](https://docs.request.network/request-network-api/migrate-to-v2?utm_source=openai))
- REQ 市場概覽與即時指標 — CoinMarketCap REQ 頁面。https://coinmarketcap.com/currencies/request/。([coinmarketcap.com](https://coinmarketcap.com/currencies/request/?utm_source=openai))
- 關於 2025 年 9 月假冒 Request Finance 合約攻擊事件及用戶損失的報告:報導與公告。(範例:CryptoNews / MEXC 轉載)。https://cryptonews.net/news/security/31607318/ 和 https://www.mexc.com/en-NG/news/fake-request-finance-contract-drains-3m-usdc-from-safe-wallet/94383。([cryptonews.net](https://cryptonews.net/news/security/31607318/?utm_source=openai))
- Request Finance 透明度與使用報告(月度指標、交易量和鏈別分佈)。https://www.request.finance/post/request-finance-in-numbers-august-2025。([request.finance](https://www.request.finance/post/request-finance-in-numbers-august-2025?utm_source=openai))
免責聲明
本報告僅供參考,不構成財務、法律或稅務建議。加密資產具有高風險,包括本金損失。在做出投資或託管決定前,請務必自行進行盡職調查並諮詢適當的顧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