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Web3 趨勢

重點總結
• Layer 2技術將實現更便宜、更密集的應用。
• Restaking和共享安全機制將成為Web3的新基礎建設。
• 比特幣的安全性將愈加依賴交易手續費。
• 實體資產代幣化將從概念驗證走向實際產品。
• 錢包體驗將因智能帳戶與Passkeys而突破。
• 隱私技術將實現可編程與合規的落地。
• DeFi將轉向意圖導向與MEV感知設計。
• 跨鏈協定層整合將成為主流趨勢。
• 政策明朗化將推動Web3的成熟發展。
• 建議開發者與用戶關注安全性與合規性。
過去一年為下一波 Web3 普及鋪設了重要基礎。隨著以太坊完成 Dencun 升級並導入 EIP‑4844 資料區塊,Layer 2(L2)的手續費驟降、處理量大增;而美國通過現貨比特幣 ETF,更是拓寬了機構入場的管道。此同時,歐盟的 MiCA 法規也開始分階段上路,成為全球監理政策的參考範本。這些重要進展將共同形塑 2025 年的核心方向:無縫擴容、鏈上資金募集的安全框架,以及真正安全、直覺的加密錢包體驗。
以下是根據研究與觀察所整理出的趨勢預測,涵蓋發展重點、其背後脈絡以及應對建議。
1)Layer 2 邁向成熟:更便宜、更密集、更互通
以太坊 Dencun 升級讓 Rollup 的運作成本大幅下降,促成大量應用遷移及消費級用例出現。2025 年預期將看到以下變化:
- Rollup 生態將朝向共享技術堆疊與標準整合發展
 - 資料可用性模組化,以及更多替代型 DA 層加入
 - 跨 Rollup 的用戶體驗,逐步「如同一條鏈」
 
建議追蹤 L2Beat,這是一個中立平台,監控主要 L2 的安全模型、鎖倉量 (TVL) 與處理效率。如需背景資料,可參考以太坊基金會針對 Dencun 升級與 EIP‑4844 的官方說明:Ethereum Dencun upgrade
2)Restaking 與共享安全機制邁向主流
Restaking 成為 Web3 新基礎建設,讓已質押的 ETH 可租借其安全性給外部服務。在 2025 年,管理對手風險、懲罰機制(slashing)和高度關聯性的風險成為監控重點,隨著 AVS(Actively Validated Services)的擴張加劇,使用者與 DAO 必須更加審慎評估運營者組成、懲罰條件與經濟模型,而非僅考量代幣激勵。
參考資料:EigenLayer 主網
3)比特幣進入「建構時代」:L2 實驗與手續費驅動的安全模式
比特幣減半之後,其長期安全性將愈加依賴交易手續費,因此對 L2 和新協議的試驗日益重要。2025 年或不會出現「殺手級應用」,而是工具與錢包體驗的漸進式提升。有興趣深入技術進展的讀者,建議訂閱開發者導向的內容中心。
參考資料:Bitcoin Optech
4)實體資產代幣化(RWA):從概念驗證走向產品落地
大型資產管理機構開始將貨幣市場工具、公債與短期票券代幣化上鏈,提升結算效率與透明度。指標案例如 BlackRock 推出的 BUIDL 基金,滿足了機構對代幣化現金產品的明確需求。監管機構也在支援實驗計畫,測試法律架構、託管與跨鏈整合等面向。
參考資料:BlackRock BUIDL 基金、新加坡金管局 Project Guardian
5)錢包體驗突破:智能帳戶與 Passkeys 驅動
智能帳戶(Account Abstraction)已廣泛應用,解鎖例如支付穩定幣當手續費、使用臨時金鑰與支出限額等功能。同時,Passkey 登錄機制提供防釣魚且跨裝置統一的安全驗證方式。這些創新讓錢包更像日常應用,同時維持自我託管的安全原則。
參考資料:ERC‑4337、Passkey 介紹
6)隱私從理念走向可編程與合規落地
零知識證明正在從科研階段邁入實際應用,支持選擇性揭露(例如證明「滿 18 歲」但不透露生日)與符合隱私的合規機制。預期 2025 年將在消費支付與企業結算領域見到更多整合,同時開發工具的進化也降低了建置門檻。若要深入理解可行的應用架構,可從學界與產業界的資源開始探索。
參考資料:ZKProof 社群資源
7)DeFi 走向意圖導向與 MEV 感知設計
DeFi 用戶體驗正從「怎麼走流程」轉變為「我想要什麼結果」,由解題器與撮合者協助跨鏈完成訂單。同時在協議層面,維持中立與公平仍至關重要,目前的研究與產品皆聚焦於最小化價值攫取(MEV)風險。開發者應持續關注前置確認市場以及去中心化區塊建構等領域的進展。
參考資料:以太坊 MEV 簡介、Flashbots 的 SUAVE 框架
8)跨鏈協定層整合:Superchains、AggLayers 與 IBC 主導趨勢
多鏈生態逐漸邁向共享安全性與統一用戶體驗。Rollup 架構與聚合層可減少碎片化問題,協助各鏈間狀態同步與橋接假設一致化。其中 IBC 持續是實際商用中最具實戰經驗的跨鏈訊息協定。
參考資料:Optimism OP Stack、Polygon AggLayer、Cosmos IBC
9)DePIN 與 AI x 加密:建構有用的網路,而非僅是發幣
DePIN(去中心化實體基礎建設)模型持續受到關注,透過代幣激勵促進像是網路連線、地圖繪製等實用型基礎設施的建構;若結合可驗證工作量與真實市場需求,更具可行性。預期 2025 年將湧現更多針對 AI 應用的專業預言機、市場平台與資料來源驗證系統,協助 AI 工作流上鏈運作。
參考資料:Helium Network、Messari 的 DePIN 白皮書
10)政策明朗化:2025 關鍵在於落實執行
監管制度持續邁向成熟。在歐盟,MiCA 的階段性上路已建立穩定幣與服務商的規則依據;在美國,ETF 核准讓主流投資人更容易參與市場,雖然全方面立法尚待完成。建議建構者持續關注合規指南與報告標準,並與技術發展並行規劃。
參考資料:ESMA MiCA 進度、美國 SEC 對現貨比特幣 ETF 的聲明
11)2025 年的安全建議:實用對策
- 級別較高的資產,優先使用具硬體簽名功能的自我託管模式
 - 支援的情況下善用智能帳戶功能,如臨時金鑰與每日支出額度
 - 核對合約地址與權限需求,並在錢包中設定白名單(allowlist)
 - DAO 或團隊資金可考慮採用多簽或多方安全模型
 - 裝置韌體與錢包軟體應定期更新,並僅從官方來源取得
 - 若需長期保存關鍵資料與私鑰,應開始規劃後量子加密轉型;NIST 已公布首批標準以利未來遷移
參考資料:NIST 後量子加密標準 
對開發者與用戶的意涵
- 開發者:構想設計需以「意圖驅動」為核心,預設跨 Rollup 執行環境,並從第一天就將 MEV 與隱私納入考量
 - 機構用戶:推動代幣化試點專案,且務必與公鏈互動並保持合規;堅持可稽核的託管與金鑰管理流程
 - 進階用戶:資產配置時考量手續費變化與 Restaking 相關風險;需緊盯 AVS 關聯性與橋接邏輯假設
 
關於自我託管與 OneKey 的提醒
隨著 Layer 2、生態系 Restaking 與鏈上資金愈加活躍,安全簽章變得不可或缺。硬體錢包可離線保存私鑰,同時支援如 WalletConnect、智能帳戶等現代用戶體驗。
OneKey 專注於開源韌體與軟體開發,支援多鏈網路(包含以太坊與主流 L2),並使用安全元件(Secure Element)降低供應鏈與韌體相關風險。若你打算參與意圖導向 DeFi、代幣化資產或新興 AVS,結合智能帳戶組合與像 OneKey 等硬體簽章工具,將能在不犧牲安全性的情況下,擁抱更多機會。
結語
2025 的 Web3 世界,已不再只是炒作預期,而是實踐營運效率的時代:低交易成本、大規模運行、可程式化隱私、設計即合規的架構,以及「感覺不存在」的錢包體驗。如果我們能解決用戶體驗與安全問題,那麼所謂「上鏈」,將只是後端運作選擇,而不會成為使用者的負擔。真正理解這一點的建構者,將定義下一個發展循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