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要將你的加密資產移出交易所

重點總結
• 將數位資產放在交易所存在高風險,包括駭客攻擊及監管行動。
• 2025年交易所遭駭事件頻繁,個人錢包被盜情況也在上升。
• 自主管理資產可提升資產主權與安全性,避免監管介入。
• 硬體錢包是自主管理的最佳選擇,能有效防範網路攻擊。
• 選擇安全可靠的託管方案如OneKey,確保資產安全。
加密貨幣的世界日新月異,但有一個歷久不變的教訓:將你的數位資產放在交易所是有風險的。光是 2025 年,與交易所相關的駭客事件與監管動盪就已達到空前規模,使得自主管理資產不僅是最佳實踐,更成為所有重視安全與資產主權者的當務之急。
交易所遭駭風險日益升高
交易所遭駭一直是加密產業的夢魘,但今年的數據格外令人震驚。到 2025 年年中,已有超過 21.7 億美元 被盜取,超越 2024 年全年的總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是 ByBit 遭駭 15 億美元,創下歷史上最大宗的加密貨幣竊盜案,佔今年截至目前所有被盜資金的三分之二以上。這些事件並非個案:在市場高度活躍的時期,駭客事件的頻率與規模都有所增加,尤其是美國、香港與南韓等區域,更是交易所風險事件的重災區。
Chainalysis 2025 加密犯罪年中更新報告
Coincub 2025 年加密資產風險報告
儘管交易所正強化其安全措施,但由於整個產業的開放架構,駭客入侵仍是揮之不去的威脅。不少平台仍存在結構性漏洞,例如:私鑰集中保管導致「單點故障」、不同司法管轄區之間的安全水平不一等問題。
監管不確定性與合規衝擊
2025 年交易活動明顯轉向監管更嚴格的環境,這一方面是因為用戶對合規的需求日增,另一方面則是來自政府監管壓力的推動。雖然部分交易所積極配合監管框架,但仍有不少平台游走灰色地帶,使得將資產託付於其上的用戶面臨更高風險。如今的監管執法也變得更迅速且協調性更強,從過去曠日廢時的調查,轉變為即時行動,經常導致服務中斷、資金凍結,甚至被迫改變業務模式。
Coincub 2025 年加密資產風險報告
倘若你僅依賴單一中心化平台來存放資產,那麼你不僅面臨技術風險,還可能遭遇突如其來的監管行動與法律問題,例如:資金無預警提領限制或交易暫停。
個人用戶面臨的威脅持續上升
雖然大型交易所遭駭總是吸引媒體目光,但個人錢包被盜的情況也在迅速增加。2025 年,針對個人錢包的攻擊已佔總被盜資產的 23% 以上,創下歷年新高。常見的手法包括:釣魚攻擊、惡意軟體,甚至是實體威脅(俗稱「板手攻擊」),往往在市場高點時發動。
Chainalysis 2025 加密犯罪年中更新報告
攻擊者手法更加高明,常透過社交工程或利用用戶安全意識薄弱的漏洞下手。而對於將資產存放在交易所的用戶而言,一旦被盜,通常沒有有效的資產追回機制。
為什麼不能信任交易所?
交易所之所以成為駭客的目標,正是因為它們集中管理大量用戶資金,並需在營運需求與監管要求之間取得平衡。即便你選擇的是受監管、聲譽良好的交易所,也必須考慮以下風險:
- 單點失效風險(Single Point of Failure): 一旦交易所的資產保管系統遭入侵,所有用戶的資產都可能面臨損失。
- 監管凍結風險: 政府機關可隨時凍結或查封資產,無需提前通知,影響所有用戶,不論其個人行為是否違法。
- 流動性風險: 在危機時刻,交易所可能暫停提款功能,導致用戶在最需要資金時無法提領。
目前的產業趨勢顯示,即使是最有聲譽的交易所,也無法完全免於上述風險。想了解更多近期安全事件與監管變化,請參考這份 WTW 2025 年加密風險分析報告。
支持自主管理資產的理由
自主管理(Self-custody) 意味著你自己掌握私鑰,也就是你—而且只有你—能控制你的數位資產。這種方式具備多項明確的優勢:
- 資產主權: 不依賴第三方,就不受技術失誤或監管介入所影響,資產不會被凍結。
- 資安提升: 若妥善管理,例如使用硬體錢包,私鑰將離線儲存,遠離網路攻擊的威脅。
- 隱私保障: 可避免個資外洩風險,例如交易所資料庫被駭時用戶資料遭曝光。
對大多數用戶而言,硬體錢包 是自主管理的最佳選擇,因其能有效將私鑰與網路隔離,防範駭客與惡意程式攻擊。
如何選擇合適的自我託管方案
將資產移出交易所時,選擇一個兼具安全性與易用性的託管方案至關重要。OneKey 在這方面表現卓越,具備多項針對現今風險環境而設計的功能:
- 開源韌體,方便進行安全審核與驗證
- 支援多條區塊鏈與代幣類型
- 操作介面直覺,適合新手與進階用戶
- 具備對抗實體與遠端攻擊的先進防護機制
隨著產業的持續演變,以及風險與監管的不斷變化,掌握自己資產的控制權,才是數位財務安全的根基。若你準備將加密資產從交易所轉至自己掌控之中,請考慮使用如 OneKey 這樣安全可靠的硬體錢包。你的資產,由你掌控—如今與未來皆然。